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39 点击次数:182
“红色猎手”竟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!
1972年2月21日,尼克松那架叫“空军一号”的飞机,稳稳当当地在北京机场的跑道上轻轻着陆。
机场早就铺上了红毯,中方的欢迎队伍排得像火箭一样笔直,周恩来穿着灰色中山装,站在最前面等着迎接。
尼克松一迈步,朝周恩来走过去,两人伸出手,众人都瞪大了眼睛,就这样紧紧握住了。
这一刹那,闪光灯像放鞭炮似的亮,记者们忙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,历史就在这时候被固定住,后来尼克松自己说这是“改变世界的一周”的开端。
尼克松这次跑去中国,可不是随便想到的,因为他可是冷战时期美苏斗法里的大佬!
想要弄明白尼克松为啥会选这个路子,还得扒一扒他的青春岁月和政坛经历呀。
他是在加州一个叫约巴林达的地方出生的,家里条件挺一般,爸爸之前搞过柠檬种植,后来又开了个小超市,日子过得可紧张了。
到了四十年代,尼克松刚当上众议员,就闹腾出一桩全国瞩目的大事件。
那时候,国务院的阿尔杰·希斯被指控是苏联的卧底,尼克松一看这个机会来了,在国会听证会上像钉子般死缠烂打,把证据抖搂出来,最后让希斯翘了辫子。
这件事把他炒到了风头上,报纸开始叫他“红色追捕者”,从那会儿起,他在华盛顿的政治圈子里可谓根深蒂固!
到了1960年,他和约翰·肯尼迪较量总统,那场电视辩论简直成了美国政治的神剧!
在镜头前,尼克松身穿黑色西装,声音铿锵有力地对着全国的朋友们喊道:“咱得把共产主义给拦住!”
那时候的他,怎么看都像个对着共产党喊“我不怕”的斗士,跟苏联和中国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杠上了,简直成为了他的政治名片!
到了1972年2月,尼克松带着美国团队,开着专机直飞北京,毫不犹豫地踏上了他曾经大声反对的这个地方。
这变化来得飞快,让人有点晕头转向,但仔细一看,其实一点都不稀奇啊!
尼克松可没有把意识形态当成铁律,他的政治宝典里,实用才是真金白银!
早在1969年他当上大老板时,就察觉美国在冷战里深得很,特别是越南那场仗,搞得老百姓都骂声连连,国际形象也像掉了进水里一样糟糕。
这时候,苏联的威风还在飙升,核武器的阴霾把全球都罩得严严实实。
尼克松和基辛格一边牙牙学语,一边琢磨,得想办法搞出点新花样,别再死磕了。
这会儿正好中国和苏联翻脸,俩地方在边上还对着干了几仗,关系紧得跟紧箍咒似的!
尼克松眼睛一亮,心想要是能把中国拉进来,既能让苏联心烦,还能让美国在亚洲轻松一些,简直太划算了!
结果呢,1971年7月,基辛格先溜达了一趟北京,和周恩来聊了好几天,把尼克松来中国的初步安排给搞定了。
西湖畔的文字斗法!
2月21号尼克松刚到北京,特地摆了一场派对,在人民大会堂把一块阿波罗11号捡回来的月球石头送给了毛主席。
这份礼物可是别具匠心,阿波罗11号1969年成功上月球,那可是美国厉害科技的代名词,尼克松特意捎了这种东西送出去,想让大伙儿明白,美国在太空竞赛里还真是高人一等啊!
到2月25号,那个小组来到了杭州,在西湖边的国宾馆安了家。
尼克松带着他的队友,围着桌子跟周恩来他们中方的人一块儿坐下,像钓鱼似的,一点一点地琢磨《上海公报》的具体内容。
这份公告可是整个行程的高潮,计划在最后一天,也就是2月27日,在上海隆重揭幕,内容可得把双方的态度说明白,尤其是那难缠的台湾问题,那简直成了谈判桌上最硬的坚果!
开头的时候,俩人就开始在说话上打架了。
可美方这班人就是不走心,尼克松带着他的顾问一口咬定“认知”这词,转来转去就是不放手。
他们的草案里,老是用“acknowledges”搅和,而不是用“recognizes”,翻译过来就是“认得”而不是“承认”。
这俩个词表面上像双胞胎,实际上却是亲戚关系——“认知”就是知道一件事儿并不代表咱赞成!
美方的伙计们坐得端端正正,桌上的文件像被整齐排列的士兵一样,偶尔翻个页,拿起笔在纸上胡乱划拉,真是一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模样。
周恩来可不闲着,他坐对面,桌上一堆资料,眼珠子直盯着美国那份草稿,偶尔跟身边的翻译和助手小声嘀咕几句。
中方的代表们早就把立场文件草拟得溜光水滑,里面黑字白字都写得清清楚楚: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,没得争!希望美方能给个明话。
时间像过山车一样飞,公报的初稿改得像换衣服似的,一直折腾!
在紧要关头,基辛格毫不犹豫地出马了。
他是尼克松的得力小帮手,拿出一份新搞定的文件,上面加了一句“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觉得只有一个中国”,然后硬生生把这句话塞进了公报的台湾那块。
这话说得真有意思,既不让美国直接表态,又把难题推给了两岸自己,算是巧妙规避了大矛盾。
美方的队伍一听,立马像小鸡啄米似的天天点头,中方那边沉思了个半天,周恩来翻了几页纸后也点了点头,这场争论才算暂时停了一下。
最后那份《上海公报》里,这话就这么含糊不清地留着了。2月27号在上海锦江饭店正式签字的时候,双方代表就在公报上啪啪盖了个章。
这场笔头上的较量可不是白忙活,尼克松他们早就打算好了,既要让中国知道美国是个讲究合作的,但又不能把国内那些保守派给惹恼了。
美国国会有一群人看啥都不顺眼,尤其是跟那些共产党国家搞妥协的事儿,尼克松得留条后路,好回去跟他们打好交道。
水门底下的那些家长里短,真是闹得不可开交!
尼克松在1972年去中国的时候,简直像坐上了火箭,可是这好日子没过多久,就开始跌了一跤。
1974年8月,水门丑闻把他给搞得一无所有。
这事得从1972年6月份说起,五个哥们儿跑到华盛顿的水门大厦闹事,要给民主党总部装监听设备,结果被当场捉拿了。
调查越深入,发现尼克松的竞选团队真是个麻烦制造机,不仅偷偷监听,还暗地里捞钱、搞破坏,简直就是选举界的“黑手党”!
起初,尼克松嘴硬得像老二不认账,但一旦录音带亮相,他那声音直接把埋的秘密挖了出来,真相可不藏!
国会开始搞弹劾,他见形势不妙,硬着头皮在8月8日开电视会议说要辞职,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己跑出白宫的总统!
离开白宫后,尼克松可没打算就这么轻松地撒手不干!
为了改头换面,他又盯上了咱老祖宗的那块地儿。
自从1976年起,他几乎年年都给中国添砖加瓦,来来去去总共22趟,频率高得让人直呼他是“马不停蹄的中国迷”。
1976年头回去的时候,他见到了邓小平,两人闲话了下中美的事情和全球大事儿。
到了1993年,这家伙都81岁了,身体劲儿不如以前,但还是非得去中国一趟,结果在北京碰上了江泽民。
他一拐一拐地走进人民大会堂,江泽民跟在旁边,俩人聊起苏联散架后的世界局势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事儿。
那次去深圳,他特意溜达了一趟,这地方当年稻田一片的,没想到都变成摩天大楼的森林了。
深圳这地方,从八十年代一设立就火速发展,到了九十年代初,港口和工厂都已经跟得上现代化的节奏。1992年邓爷爷南下之后,那可真是飞起来了,高楼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,经济数据简直是一年一个大 leap!
尼克松就站那儿,目睹了这一切的风云变幻。
他心里开始懊悔当初来中国的决定,因为他发现中国发展得简直像是坐火箭一样,快得让他目瞪口呆。
冷战的棋盘上,后劲儿还挺大!
尼克松的“打破冷场”在1972年种下了希望的种子,结果到了1979年果实累累,真是看了让人忍不住笑出声!
在那年新年的第一天,中美俩国终于握手言欢,美国官方承认中国就是中国,咱俩大使馆也开始忙活起来了!
那时候的生意真是可怜得像个小老鼠,才24.9亿美元,基本就是换些简单的玩意儿,比如中国送出布料,美国拿点粮食和技术装备回来。
从那之后,俩家关系就像喝了兴奋剂,蹭蹭往上窜!
八十年代中国开始搞大事情,美国的公司们也纷纷跑到咱这儿开工厂啦!
到2001年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,贸易生意已经蹭蹭往上涨,超过800亿美元了!
2024年,要闹腾了,竟然超过7000亿美元!咱们中国忙着把电子产品和衣服送出去,美国则在那儿推销飞机、大豆和高级机械。
尼克松当年在北京跟周恩来握手的时候,估计没想到几十年后会闹成这副场面。
这招棋下得可真是让冷战的整个舞台都抖三抖啊!
到八十年代末,苏联的经济叭叭响,1991年一声巨响就散伙了,冷战这场闹剧算是结束啦!
尼克松那一招“把中国搬出来”在这盘棋中可真是给力,直接加速了苏联的垮台!
尼克松的政治八卦里也藏着些许阴霾没散呢!
1971年,他大声嚷嚷着要和癌症较劲,隔年就掏出5亿美元给国立卫生研究院,可大家心目中,他永远是那个卷入水门事件的老贼。
这位老兄来中国的事儿可真热闹,有人拍手夸他开了条金光大道,有人却指责他是跟共产主义那帮子“唠嗑”了。